樂生心得
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
蔣竹山2007/4/10
蔣竹山2007/4/10
最近台灣的大專學生及醫界所發起「保留樂生運動」,讓我想起多年前所看過的一部電影「歡喜城(City of Joy)」。這部1992年的電影,片中有許多情節在描述美國醫生對印度底層痲瘋病人的照顧。在影片中,派翠克•斯韋茲飾演一位代表西方文化思想的醫生麥斯,因逃避過去的挫折,就旅行到東方古國的印度,在那,他渴望找到生命的意義。他到了加爾各答貧民區行醫,透過一名印度黃包車夫的友情,讓他克服了心理障礙,重拾原來的醫療信心。這部片難能可貴地將底層痲瘋病人在印度的處境,忠實的呈現在螢幕上。片中,痲瘋病患不僅要面對周遭居民的歧視,還要應付當地黑社會的剝削,但他們最終還是起來反抗這些不公、不義;當然,除了他們的自我覺醒外,他們倒底還是有一些朋友的幫忙,例如片中的美國醫生、歐洲護士及當地居民。
沒想到,在晚年已稍微找到安身立命之所的樂生院民,在經歷日本殖民政府及國民黨政府的強制隔離政策之後,如今,還要在標榜人權的民進黨政府下,被強制驅離。這次的抗議活動,除了人權的考量外,我想這些樂生院的建物,已代表過去加諸在這些弱勢痲瘋患者身上的所有不公的記憶象徵,不容一紙公文,就能將它移平殆盡,它應當被保存下來,讓世人記住這段歷史,這是人道被迫害的歷史,也是台灣公共衛生的歷史。
面對這些諸多不公,已非政府宣稱將會損失捷運工程的幾億經費,就能搪塞過去,對此,我們唯有挺身而出,抗議,會是我們唯一的選擇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