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3月27日 星期二

老有所終─搬遷對老人健康之影響

本文經作者同意,節錄登出

老有所終─搬遷對老人健康之影響
台大物理治療系五年級 邱宜君
指導老師 胡名霞

 搬遷(relocation)的定義為,因種種原因而從一個環境移到另一個環境;依地點可分為機構間(interinstitutional)、機構內(intrainstitutional)、居地(residential)、居地或機構(residential or institutional)四類,各可依意願再分為自願(voluntary)和非自願(involuntary)兩種,非自願的搬遷又可稱為迫遷。以下內容針對機構間、非自願性搬遷對老年人的影響,整理過去研究,並舉出一些實例。




搬遷影響死亡率及心理或社會層面的改變
  從1970年代以來,許多研究者相信老年人面對搬遷的適應力是比較受限的,也提出一些研究探討搬遷對老人可能的負面影響,其中探討死亡率的研究最多。2001年Castle所做的文獻回顧收集了1970年到1999年78篇探討「搬遷對老人的影響」的研究,分別對死亡率、罹病率、心理或社會層面的改變進行整理。藉由這篇研究整理的列表,我們以非自願性機構內搬遷為主。



A. 死亡率
  24篇研究綜合看不出一致的結論,搬遷後死亡率從0到43%都有,大多數研究不是死亡率不變就是上升,只有一篇研究有死亡率下降的結果(Ogren and Linn, 1971),另一篇研究(Morris, 1975)認為也許最需要照護的老年人才能從非自願性機構內搬遷獲益。這些研究所觀察的搬遷後期間長短不一(3個月到16個月),實驗設計不同,樣本數有多有少,因此究竟搬遷會不會增加死亡率仍然有爭議性。將死亡率有上升的研究表列如下:
(表一、老年人「機構間非自願性搬遷」導致死亡率增加之研究整理)
罹病率
  14篇研究大部分顯示整體健康狀況不是提升就是不變,只有一篇(Rogers et al., 1990)提到3~4個月內的日常功能活動(ADL)下降。和死亡率研究一樣,這些研究也有各種設計上的歧異,有些樣本數很少。


B. 心理或社會層面的改變
  10篇研究中有的指出心理或社會層面有些微變化,其他則持平不變,這些
變化包括情緒問題和心智問題變多(Silverston and Kirschner, 1974),生活滿意度下降(Smith and Brand, 1975; Pino et al., 1978),憂鬱症狀增加(Borup et al., 1980)。
  影響這些研究結論不一的原因,除了實驗程序和分析方法的差異,老年族群的變異性很大之外,加上內在影響身心狀態的各種因素必然會交互作用,而且不一定是線性的變化,以及外在環境、社經地位因素,要有定論的確相當困難。此外,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70年代,80年代以後的研究較少,無法直接反映當代福利政策的影響。也許擴增搜尋字串可以得到更完整的結果。如Relocation stress syndrome是90年代以後描述搬遷後狀態的新說法,至今也累積了不少研究成果。其定義為因為轉換環境而對身體或/和心理狀況造成攪擾的結果;症狀包括增加混亂、憂鬱、焦慮、恐懼、寂寞感、跌倒機率、死亡率、罹病率,並降低免疫力、心理社會功能…等。


搬遷顯著提高跌倒危險
  儘管過去研究難以歸納,一篇最新研究(Capezuti, 2006)針對老人機構內非自願性搬遷跌倒的情形,得到一個顯著的結果。起因於美國賓州一間大型護理之家因虧損倒閉,在2002到2003年內間,將392位老年住民分配到69個長照機構。後來只有57個機構同意此項研究,雖然這些機構中的老人中有58%基於不願回顧此次負面經驗而拒絕參與,最後仍然有120名參與此研究。
研究者追蹤他們搬遷後3個月的身體及心理健康狀況,包括日常功能(5 ADL items)、活動度(mobility)、認知功能、行為、憂鬱症狀、大小便功能、褥瘡、疼痛、藥物使用、住院、跌倒,以及住民與家屬對於搬遷事件的認知。結果發現由於原機構已經處於接近倒閉的狀態,住民對原機構本來就累積許多不滿,因此搬遷後有些功能有所提升,大部分沒有變化,對搬遷的認知也普遍偏向正面;負面影響包括懼怕再發生、失落感,感覺被騙,未獲得足夠資訊與準備時間,以及跌倒比例在搬遷後明顯的增加。
 (表二、搬遷前後跌倒情形、搬遷後跌倒者的分類、搬遷前住民行走特質)
  雖然三個月之內沒有觀察到身心狀態的具體變化,但是搬遷後居住環境、醫療人員、醫療設施、作息等的劇烈變化,確實增加了老年住民跌倒的危險,跌倒事件又是再跌倒的危險因子,且跌倒本身對老年人健康所造成的影響甚鉅,雖然三個月內身心狀況大致持平,但是跌倒所造成的後續效應是不言而喻。因此作者認為尤其是搬遷前未曾有跌倒經驗的老年住民,應該特別在他轉換環境初期的特別加強預防跌倒的工作。也許未來研究可以援引和跌倒有關、相對較完整的研究成果,間接的探討搬遷對於老年住民健康的影響。綜合本篇研究的結果以及我們對於跌倒事件的了解,機構間非自願搬遷對於老年住民健康的負面影響可能被低估。


解決之道:在地老化
  台灣目前處於由機構照護系統走向「在地老化」的轉型期,概念源於1960年代北歐國家對老人生活品質的醒思,認為老化是人生常態,因此老化的過程應該很自然的在老人原來的生長環境中發生,並且主張能掌控自己生活,有尊嚴的過著有隱私的生活,或者能持續過著已經習慣的生活,是最基本的生活品質。更確切的說,每個老人都應有安全的居住環境、獨立自主的生活、參與社會生活活動、並且不必用遷移來換取所需的服務。



參考資料
Capezuti E, Boltz M, Renz S, Hoffman D, Norman RG., Nursing home involuntary relocation: clinical outcomes and perceptions of residents and families. J Am Med Dir Assoc. 2006;7:486-92

Castle NG. Relocation of the elderly. Med Care Res Rev.2001;58:291-333.

吳淑瓊、莊坤洋。在地老化:台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護的政策方向。台灣衛誌 2001;20:192-200。



沒有留言: